心理學是關於個體行為及其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而投資者需要對於自己的投資行為以及精神過程做出反思。心理學的科學性要求心理學的結論要建立在依據科學方法原則收集到的證據的基礎上。而投資者對於投資機會的判斷也要建立的科學的證據的基礎上,而不是貿然入市。科學的方法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是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
做投資更重要的是依據一個科學的系統和科學的步驟。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單單一個入市的技巧。從交易的組成因素看,入市技巧僅僅是交易系統的一部分,而交易系統僅占到交易組成元素的10%,心理因素才是決定投資者成敗與否的主要因素。
目的: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描述必須重視於可知覺的信息,但是每個觀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觀觀點——偏愛、偏見和期望——帶進觀察中。因此,防止這些個人因素混進數據並扭曲它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個期貨投資者在持有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的鋅的多單時,對於四川汶川地震對於鋅行業造成的損失的描述難免有誇大。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動機、智力水平或自尊。這些因素通稱為秉性變量。而對於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量或者稱為情境變量。
投資者在盈利的時候,很多時候會用秉性變量來解釋,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而投資者在虧損的時候,更多的把責任推給他人,比如監管層或者莊家。2006年火爆的股市行情,讓廣大股民大賺之時,很少有人會感謝中國證監會;2008年,股市一路下挫,投資者紛紛在抱怨中國證監會沒有救市。心理學的預測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系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對一個潛伏於特定形式之下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作出精確的預測。事實上,解釋和預測是分不開的。比如,全國兩會期間,股市一般都是上漲的,因為會有一些利好的消息出來。因為這種解釋,所以投資者會預測2008年兩會期間股市也會上漲。今年兩會期間股市的表現,讓投資者包括眾多的市場人士大失所望。投資不能靠預測,歷史並不能夠代表將來。預測行情,預測漲跌,在交易系統當中並不重要。對於很多心理學家來說,控制是最核心、最激勵人心的目標。控制分為兩種,一種是控制自己,另一種是控制市場。控制市場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並不現實,而且很多莊家最後下場淒慘。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市場的本質應該是自由和競爭。我們不能控制市場,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我們能夠做的是控制我們內心的貪婪和恐懼,控制倉位,做好投資的風險管理。
發現
每筆交易是試錯的行為,而不是誌在必得的事情
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主要分為兩個範疇,它們通常是依次發生的:形成想法(發現)然後去檢驗它(驗證)。發現的背景是研究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過程,通過觀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識,人們形成一個新的觀點或者對於某種現象形成一種不同以往的思考方式。交易系統,首先必須是個理念,其次必須量化,量化之後必須在得到歷史數據以及現實行情的檢驗。 一般來講,心理學理論試圖揭示大腦、心理、行為和環境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聯系的。大多數心理學理論有一個一般的核心,即決定論。這一假設認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行為的都是特定因素的結果,或者說是由其所決定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心理學的決定論的傾向在我們實際的投資過程中應該得到避免。金融市場上,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很多投資者並不是輸在市場混亂之時,而是輸在相信規律,特別是相信曾經給自己帶來巨大收益的規律之上。國際投資大師喬治·索羅斯的精神導師、20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普曾對決定論給予了深刻的批判,這直接影響到了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即反身性理論。假設(hypothesis)是對原因和結果關系的試探性的、可以檢驗的闡述。一般而言,假設總是被描述為“如果……,那麽……”的形式,主要指特地功能的結果是從特定的條件中得來的。例如,我們可以預期,如果兒童在電視中看了大量暴力場面,那麽,他們將會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研究就是驗證“如果”和“那麽”之間的關系。 投資也是建立在假設之上,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如果出現頭肩底形態,那麽行情可能將出現反轉。假設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這種假設是建立在自己對於市場的經驗的基礎上,經驗有些時候是財富,很多時候也是負擔。所以,更贊成投資者把每筆交易都看成是一個試錯的行為,而不是一個誌在必得的事情。
發現的背景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是研究的參與者必須具備特別的態度和價值觀。科學要求對於任何結論持有開放、批判和懷疑的態度。保持開放性有兩個目的,首先,它使真理保持一種暫時性的特點,隨時準備接受新的數據的修正;其次,開放性使得研究者更願意去評估一些重要現象的陳述,而這些現象是他們個人所不能相信和接受的。 一個真正偉大的投資者必須有開放的心胸,他必須是自我批判的,他必須使勇於承認錯誤的,他必須是能夠接受不同觀點和不同意見的。
《易經》的三個重要原則是:簡易,不易,變易。
對於投資者來說,真理往往是樸素的和簡易的,投資本身是個簡單的事情,不需要太復雜的東西。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時候,是一大幫所謂的專家,故意把事情說得復雜,讓投資者無所適從。試想,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復雜嗎?其實,這些所謂的專家也不能夠從這個市場賺到真金白銀;道的層面的東西是不易,有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群體的迷狂和歇斯底裏,在每個事情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不變的人性。正因為如此,技術分析的前提,歷史會重演這個前提才成立;只有變是不變的,變易是實物的一個常態。價格變化是市場存在的方式,價格變化內在規律的變化,是我們永遠追尋的聖杯。這也要求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驗證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可以是用決策樹,從而對於備選的解釋給予充分重視。備選的解釋,往往可能是正確的。驗證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證據拿來驗證假設的研究階段。當試圖得到可以產生有效結論、令人信服的證據時,必須要依賴科學的方法,在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階段,主觀性必須被降為最低,而且用程序的保障措施來增加客觀性。在不同的人觀察同樣事件的時候,他們並不總是看到同樣的事物。正如持有多單和空單的人對於同樣一個新聞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一樣。
觀察者偏見(observer bias),是由於觀察者個人的動機和預期導致的錯誤。通常,人們所看見的、聽見的只是他們所預期的,而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比如,對於外匯投資者來說,當晚間美國的CPI/Core CPI數據公布的時候,投資者更願意用有利於自己的頭寸的方式來解讀。半杯水,有些人說這是半空的,有人說這是半滿的。這是心理學典型的問題(half full or half empty)。投資者應該摒棄自己的成見,用空杯的心態來思考問題,自己做多,那麽肯定也有人做空,那麽別人為什麽做空呢?
生活中,日復一日的的經驗中,人們能夠對同一個結果提出很多原因。當試圖對因果關系進行闡述時,心理學家同樣面臨著客觀性的挑戰。但是,心理學家必須對於備選的解釋非常敏感;同樣,這一過程也受到客觀性的挑戰。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可以是用決策樹,從而對於備選的解釋給予充分重視。備選的解釋,往往可能是正確的。當一些被研究的行為效果真正的原因被混淆的時候,實驗者對於數據的解釋就會冒風險。盡管每一個不同的實驗方法都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備選解釋,我們仍然可以明確兩種幾乎存在於所有實驗中的混淆,即期望效應和安慰劑效應。
預期效應(expectancy effect),當觀察者或觀察者向被暗示他所預期發現的行為,並因此引導出期望的反應的時候,期望效應便發生了。將幾組即將進行走迷宮訓練的老鼠分配給12名學生。其中一半學生被告知他們分到的老鼠是擅長走迷宮的種群,而其他學生被告知其分到的是不擅長的。正如你猜想到的那樣,這些老鼠實際上都是一樣的。然而,學生們的試驗結果符合他們對老鼠的預期,那些標記為聰明的老鼠比標記為笨的老鼠被認為是更聰明更好的學習者。投資中,如何正確客觀的對待自己對於行情的研判和預期,是一個投資者走向成熟的很重要的一道坎。當行情和自己的預期不一致的候,更多應該相信市場,相信盤面,而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削足適履。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這一現象最初是在醫學研究中發現的。在對病人進行某一種藥物處理後,病人就報告病情有所好轉,但這種藥並不能醫治病人的病,如告知某病人註射的是葡萄糖,病人反映精神好些了,其實註射的只是蒸餾水。這是由於病人的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產生的一種效應。然而在投資裏面,我們還是需要真正的藥,而不是安慰劑。很多投資者,當自己的投資頭寸出現虧損的時候,開始上網找新聞,找某些所謂的專家文章,當發現和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時候,即使虧損,心情也會好很多。安慰自己:看,基本面支持我的觀點,連專家都和我的看法一致。但是他忘記了,他應該做的是嚴格止損,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安慰劑,找借口。
相關和因果
高度相關性,意味著兩者背離之時,往往是行情要發生轉勢之時,也是投資良機出現之時。相關只是表示兩列數據以一種系統的方法建立了聯系,相關並不意味著一個事件導致另一個事件發生,相關並不意味著因果關系。相關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關系,也可能根本就不反映因果關系。金融投資市場一種常見的錯誤就是,不管是普通的投資者還是所謂的專家,都有一種用相關來替代因果的強烈傾向。而且,相關可能是偽造的,因為研究者不能通過恰當的控制來進行比較。例如,1965年紐約市的能源管制和9個月後報告的出生率劇增之間就存在著虛假關系。根據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很多時候在刻意地制造這種相關性以及因果關系。比如,很多投資者認為2008年地震,所以四川的小麥產量會減少,所以,國內期貨小麥的價格應該上漲。其實四川省的小麥產量僅占到全國的4%,這點產量微不足道,根本不會對於行情產生影響。而投資者、專家,以及媒體,每個人由於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對於數據的解讀很難做到客觀中立。投資者應該擦亮自己的雙眼,看清楚這些相關和因果關系是不是偽造的。這裏並不是完全否定相關性的研究方法,但並不把這種相關性作為因果關系來研究,相關並不等於必然。即使黃金和原油高度正相關,並不等於原油漲,黃金就一定得漲。但是,高度的相關性,意味著兩者背離之時,往往是行情要發生轉勢之時,也是投資的良機出現之時。